肛肠病进补原则有哪些?
肛肠病进补原则概括为“十六字方针”:因地而补,因人而补,因时而补,辨证施补。核心是辨证施补,因时、因地和因人则是辨证施补的具体化。
肛肠病患者进补时,医生要对虚弱症状仔细观察,全面分析,辨别出虚证的性质(气、血、阴、阳)、发病部位(心、肺、脾、肝、肠、肾等)和疾病趋势,最后制定相应的进补方案,这就是辨证施补。肛肠病与脾胃虚证关系密切,表现在:
一是脾气虚弱:食少,腹胀便溏,面色苍白,气短乏力,舌苔淡白,脉缓细弱等。进补重在补益脾气,可选用党参、白术、黄芪、薏苡仁、山药、猪肉、兔肉、鸽肉、青鱼、鲫鱼、粳米、大豆、扁豆等。
二是脾阴亏虚:消瘦乏力,纳呆,食后腹胀,唇干口燥,五心烦热,尿黄,便结,舌红苔少,脉细数或涩等。进补重在滋补脾阴,可选用当归、柏子仁、何首乌、桑椹、牛奶、蜂蜜、松子、黑芝麻、香蕉、菠菜等。
三是脾阳虚弱:面色苍白,形寒肢冷,口淡不渴,纳呆食少,食后腹胀,尿清便溏,或水肿尿少,或白带清稀,舌淡苔白滑,脉沉细迟弱等。进补重在温补脾阳,可选用益智仁、补骨脂、骨碎补、肉桂、巴戟天、狗肉、羊肉、鸡肉、鲢鱼、刀豆、糯米等。
四是胃气虚弱:纳呆,口淡无味,不思饮食,胃脘微痞,舌质淡,脉细弱等。进补重在补中益气,可选用人参、太子参、黄芪、白术、茯苓、山药、乌骨鸡、鸡肉、兔肉、牛奶等。
五是胃阴亏虚:口渴咽燥,饥不欲食,大便干燥,干呕呃逆,舌光红少津,脉细数等。进补重在滋补胃阴,可选用黄精、玉竹、石斛、沙参、天门冬、麦门冬、西洋参、银耳、木耳、豆腐、猪肉、粳米等。
六是胃阳虚弱:胃脘疼痛,作胀,吞酸嘈杂,呕吐呃逆,四肢厥冷,喜热饮,舌苔白滑,脉沉迟等。进补重在温补胃阳,可选用羊肉、黄牛肉、鸡肉、鲸鱼、刀豆、糯米、饴糖等。但肛肠病食疗还与气、血、阴、阳虚证、心系虚证、肝系虚证、脾胃系虚证、肺系虚证和肾系虚证有关,应予全面考量。
部分内容转载网络, 如有违规或侵权, 请联系管理员删除,医学科普,仅供参考(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)